題:
在計量經濟學中指定函數時,為什麼使用自然對數(ln)而不是以10為底的對數的原因是什麼?
ritho
2012-03-27 15:11:4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為什麼在指定計量經濟學中的函數時使用自然對數(ln)而不是以10為底的對數是什麼原因?

檢查此以獲取詳細信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XhucU6214M&feature=youtu.be這將說明為什麼要使用著名作者的理由和參考來計算天然原木
八 答案:
fmark
2012-08-06 10:20:4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在社會科學的線性回歸中,Gelman和Hill發表[1]:

我們更喜歡自然對數(即,對數以$ e $為底),因為如上所述以上,自然對數標度上的係數可以直接解釋為近似比例差異:係數為0.06時,$ x $的差異為1對應於$ y $的差異約為6%,依此類推。

[1] Andrew Gelman和Jennifer Hill(2007)。 使用回歸和多層次/層次模型進行數據分析。劍橋大學出版社:劍橋;紐約,第60-61頁。

+1:出於具體原因,更喜歡自然對數。
更一般地,指數函數是唯一等於其導數的連續函數。
如果我們將log10應用於因變量和自變量,這將不適用嗎?
@cs0815,如果您在b點附近應用泰勒展開 $$ f(x)= \ sum_ {n = 0} ^ {\ infty} \ frac {f ^ {(n)}(b)} {n!}(x-b)^ n $$ 到指數函數$ f(x)= a ^ x $,其中$ f ^ {(n)}(x)= ln(a)^ n a ^ x $,則得到前兩項: $$ f(b + x)= f(b)+ ln(a)f(b)x + \ mathcal {O}(x ^ 2)$$ 並且$ ln(a)$項對於$ a = e $變為1,因此您可以使用$ f(b + x)\ sim f(b)(1 + x)$,但這僅適用於小x。*您也可以簡單地嘗試一下exp(1.06)/ exp(1)= 1.0618和10 ^ 1.06 / 10 ^ 1 = 1.1418154 *
Adam Bailey
2012-03-27 19:29:4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沒有充分的理由偏愛自然對數。假設我們正在估計模型:

  ln Y = a + b ln X  

自然對數(ln)與以10為底的對數之間的關係是ln X = 2.303 log X (源)。因此,該模型等效於:

  2.303 log Y = a + 2.303b log X  

,或者放一個/ 2.303 = a *:

  log Y = a * + b log X  

可以估計兩種形式的模型,並得出相同的結果。

略自然對數的優勢在於它們的一階微分更簡單:d(ln X)/ dX = 1 / X,而d(log X)/ dX = 1 /((ln 10)X)(源)一個>。

要獲取計量經濟學教科書中的資料說可以使用任何一種對數形式,請參見古吉拉特語,計量經濟學要點 2006年第3版,第288頁。

自然對數在半對數時間序列回歸中也很有用,因為估算的係數可以解釋為連續複合增長率。
olchauvin
2012-03-29 12:09:3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認為使用自然對數是因為在進行利息/增長計算時經常使用指數。

如果您處於連續時間並且要復利,那麼最終會得到某個總和的終值等於$ F(t)= Ne ^ {rt} $(其中r是利率,N是總和的名義金額)。

因為您最終得到指數在微積分中,擺脫它的最佳方法是使用自然對數,如果您進行逆運算,自然對數將為您提供達到一定增長所需的時間。

此外,對數(不管是自然的還是非自然的)的好處是,您可以將乘法轉換為加法。

關於為什麼我們在復利時最終使用指數的數學解釋,您可以找到它在這裡: http://zh.wikipedia.org/wiki/Continuously_compounded_interest#Periodic_compounding

基本上,您需要限制無限個int最嚴格的利率支付,最終就是指數的定義

即使以為,連續時間在現實生活中並未得到廣泛使用(您需要按月支付抵押貸款,而不是每秒鐘支付..),定量分析人員經常使用計算。

我可能會給出這樣的答案。建模無關緊要的一點也是很好的一點。我們可以輕鬆地使用基數2。差異只是一個常數因子
當然,您可以(更直觀地)將其編寫為$ Nr ^ t $,因此您是否認為基數與Adam Bailey無關緊要?
user21259
2013-02-26 03:35:5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經濟學家喜歡使用對數函數形式的回歸的另一個原因是經濟的:係數可以理解為Cobb-Douglas函數的彈性。這一功能可能是經濟學家用來分析有關微觀經濟行為(消費者的偏好,技術,生產功能)和宏觀經濟問題(經濟增長)的最常用的功能。彈性項用於描述變量相對於另一個變量的響應程度。

Aksakal
2017-10-17 05:07:3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唯一的原因是 Taylor擴展可以直觀地解釋結果。

讓我們看看很多計量經濟學中使用的典型變量,即GDP的對數差異: $$ \ Delta \ ln Y_t = \ ln Y_t- \ ln Y_ {t-1} = \ ln \ frac {Y_ {t}} {Y_ {t-1}} = \ ln \ left(1+ \ frac { \ Delta Y_t} {Y_ {t-1}} \ right)$$ ,其中$ \ frac {\ Delta Y_t} {Y_ {t-1}} $是現在的GDP增長率。

讓我們應用 Taylor擴展日誌: $$ \ Delta \ ln Y_t \ approx \ frac {\ Delta Y_t} {Y_ {t-1}}-\ frac 1 2 \ left(\ frac {\ Delta Y_t} {Y_ {t-1}} \ right ^ 2 + \點$$ 由於GDP增長率通常很小,例如對於美國,大約2%左右,我們可以刪除所有較高階的條款,然後得到: $$ \ Delta \ ln Y_t \ approx \ frac {\ Delta Y_t} {Y_ {t-1}} $$

因此,如果您在等式右側使用GDP的對數差異,例如作為回歸中的解釋變量,您可能具有以下內容: $$ \ dots = \ dots + \ beta \ times \ Delta \ ln Y_t $$ 可以解釋為“ $ \ beta $乘以GDP百分比變化。”

經濟學家喜歡易於解釋的變量。如果插入其他日誌庫,則可解釋性較弱。例如,查看對日誌基礎10進行的處理: $$ \ dots = \ dots + \ beta \ times \ Delta \ log_ {10} Y_t \\ \ approx \ dots + \ beta \ times \ frac 1 {\ ln(10)} \ frac {\ Delta Y_t} {Y_ {t-1}} $$ 這仍然有效,但是現在您需要將$ \ beta $除以一些不直觀的數字,以獲得“百分比變化”效果解釋。

Wayne
2012-05-04 01:37:03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這是經濟學所獨有的嗎?標準正態分佈中包含一個$ e ^ {-{1 \ over2} x ^ 2} $,而正態分佈只是涵蓋大量統計數據的大型指數分佈家族之一。 (請參閱GLM。)在這些情況下,自然對數似乎很有用。

是的,但是正態分佈的方差項等效於指數底的變化。即使是繪製方式,其基數也可能是$(\ sqrt {e})^ {-x ^ 2} $
Ikuyasu
2012-08-06 06:55:3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如果您認為對數的反函數是指數函數(是對數的連續形式),則有充分的理由使用變量的對數轉換。一次增長約10%的經濟變量可以轉換為平均值約為10(加上一個常數)的變量。您不能使用不同基數的對數轉換來做到這一點。

Haitao Du
2020-05-07 01:02:3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不僅在計量經濟學中,使用 $ e $ span>基在幾乎所有領域(包括計算機科學領域)都更加“自然”,其中以 $ 0,1 $ span>(其中 $ \ log_2 $ span>可能是自然的)。

我想通過一些實驗證明 $ e $ span>是很自然的。


考慮以下三個函數 $ f_1(x)= 2 ^ x $ span>, $ f_ {2}(x) = 10 ^ x $ span>, $ f_3(x)= e ^ x $ span>,哪個更自然?許多人可能會說前兩個似乎更好,因為 $ 2 $ span>和 $ 10 $ span>是小整數,而 $ e $ span>是一個不合理的數字。

但是,考慮以下實驗,我們想研究 $ x_0 $ span>處函數的導數與 $ x_0 $ span>。

我們隨機選擇兩個點,例如 $ 1.23 $ span>和 $ 2.34 $ span>,我們將使用 $ f_1 $ span>為例。

以下是一些事實:

$ f_1'(1.23)= 1.625894,〜f_1'(2.34)= 3.509423 $ span>

$ f_1(1.23)= 2.34567,〜f_1(2.34)= 5.063026 $ span>

我們看到有一些模式:如果我們計算 $ f_1'(x_0)/ f_1(x_0)$ span>,它是一個常數: $ 0.6931472 = \ log(2)$ span>。

對於另一個函數 $ f_2 $ span>,此常量為 $ 2.302585 = \ log(10)$ span>。 (我將在代碼中附加一些有趣的實驗)

所以,要問的自然問題是,何時可以得到簡化的結果,而不必用該常數進行縮放(或該常數等於 $ 1.0 $ span >)?

答案是當基數為 $ e $ span>時。其中 $ f_3'(x)= f_3(x)$ span>。現在,我們可能會認為 $ e $ span>更自然嗎?


一些有趣的實驗代碼

 #假設我們有一些指數函數
#因為2和10是小整數f1,所以f2看起來很自然
f1 <-函數(x)2 ^ x
#f2 <- function(x)10 ^ x

#簡單的代碼來計算數值梯度
simpleNumDiff <- function(f,x0){
  (f(x0 + 1e-8)-f(x0))/ 1e-8
}

#我們嘗試研究derv值和函數值模式
#注意,它們不相等,但具有很強的模式
a1 = simpleNumDiff(f1,1.23)
b1 = f1(1.23)
a2 = simpleNumDiff(f1,2.34)
b2 = f1(2.34)
c(a1 / b1,a2 / b2)#log(2)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3.0許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