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要問題是進行I型(順序)方差分析時如何解釋輸出(係數,F,P)?
我的具體研究問題要復雜一些,因此我將把例子分成幾部分。首先,如果我對蜘蛛密度(X1)對植物生長(Y1)的影響感興趣,並且我在圍牆內種植了幼苗並控制了蜘蛛密度,那麼我可以使用簡單的ANOVA或線性回歸分析數據。然後,對於ANOVA使用I,II或III平方和(SS)都沒關係。就我而言,我有5個密度級別的4個副本,因此我可以將密度用作因子或連續變量。在這種情況下,我更喜歡將其解釋為連續的獨立(預測變量)變量。在RI中可以運行以下命令:
lm1 <- lm(y1〜density,data = Ena)summary(lm1)anova(lm1)
正在運行方差分析功能有望在以後進行比較,所以在這裡請忽略它的奇怪之處。輸出為:
響應:y1 Df Sum Sq平均Sq F值Pr(>F)密度1 0.48357 0.48357 3.4279 0.08058。殘差18 2.53920 0.14107
現在,讓我懷疑我無法控制的土壤中無機氮的起始水平可能也顯著影響了植物的生長。我對這種效果並不特別感興趣,但是想潛在地解釋它引起的變化。的確,我的主要興趣是蜘蛛密度的影響(假設:蜘蛛密度增加會導致植物生長加快-大概是通過減少草食性昆蟲引起的,但我只測試這種作用而不是機理)。我可以在分析中添加無機氮的影響。
就我的問題而言,讓我們假設我測試了相互作用密度* inorganicN,並且它並不重要,因此我將其從分析中刪除並運行以下主要效果:
> lm2 <- lm(y1〜密度+無機N,數據= Ena)> anova(lm2)方差表分析響應:y1 Df Sum Sq平均Sq F值Pr(>F3密度0.4 0.4357 .inorganicN 1 0.12936 0.12936 0.9126 0.35282殘留物17 2.40983 0.14175
現在,無論我使用I型還是II型SS都不同(我知道有人反對I型& II等等,但考慮到SAS的普及,這很容易實現。 R anova {stats}默認使用類型I。我可以通過反轉主要效果的順序來計算II型SS,F和P的密度,也可以使用John Fox博士的“汽車”套裝(與應用回歸結合使用)。我更喜歡後一種方法,因為它更容易解決更複雜的問題。
庫(汽車)Anova(lm2)總和Sq Df F值Pr(>F)密度0.58425 1 4.1216 0.05829 .inorganicN 0.12936 1 0.9126 0.35282殘差2.40983 17
我的理解是,II類假設為:“鑑於(保持常數?)x2的影響,x1對y1沒有線性影響”給定x1的x2。我想這就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與使用II型方法的假設相比,上述ANOVA使用序貫I方法測試的假設是什麼?
實際上,我的數據有點更為複雜,因為我測量了許多植物生長,養分動態和凋落物分解的指標。我的實際分析是這樣的:
Y <- cbind(y1 + y2 + y3 + y4 + y5)#類型IImlm1 <- lm(Y〜密度+硝酸鹽+ Npred,數據= Ena Manova(mlm1)II型MANOVA測試:Pillai測試統計Df測試統計大約F num Df den Df Pr(>F)密度1 0.34397 1 5 12 0.34269硝酸鹽1 0.99994 40337 5 12 < 2e-16 ***
Npred 1 0.65582 5 5 12 0.01445 *#類型Imaov1 <-manova(Y〜密度+硝酸鹽+ Npred,數據= Ena)摘要(maov1)Df Pillai約F num Df den Df Pr(>F)密度1 0.99950 4762 5 12 < 2e-16 ***硝酸鹽1 0.99995 46248 5 12 < 2e-16 *** Npred 1 0.65582 5 5 12 0.01445 *殘留物16